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

郑恩宠:春回大地(十五)

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,我也正在整理续订《家谱》的工作,这对我是个巨大的压力,也是繁重的担子。上千年的《家谱》本没有标点。经历战乱,《家谱》从北方到中原,我们这一族支再到广东香山(今中山市)。从北方的在汉语、方言到晚清、民国初年的粤语方言,要考证十分不容易,好在家族人才济济,也有海外留学生做了多年的基础工作。

我的祖父郑俅,曾用名郑照,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随同乡人孙中山参加了反清组织——兴中会,担任过孙中山的警卫员和侍从。我的大伯郑鸿锟在辛亥革命前两年出生,二伯郑鸿翰于辛亥年出生,我父亲郑鸿慈辛亥年后的二年出生,要是健在的话应是98岁。父亲在1977年农历新年后去世,离他60岁退休还有一天时间,带着旧工商业者、内定右派、中右分子、代理资本家的遗憾离开了我们,总算见到四人帮的垮台,见到了春回大地。

祖父说孙中山回国后,为曾祖父修《家谱》、建祠堂。在《家谱》上题词的中国国民党政要有:孙逸仙博士、汪精卫、蒋中正、于佑仁、李宗仁、白崇禧、廖仲恺、吴国桢、吴铁诚、宋教仁、阎锡山、汤恩伯等。《家谱》保存至今实属不易,上年世纪六十年代,大伯几句话讲错被送安徽劳动教养,饿死在水利工地上,被难友用草席包了挖个坑埋了,至今不知尸首在何处?二伯家没有儿子,大伯母就将《家谱》“偷运”至我家……

数年前,广东中山市统战部门还与我的亲属交涉捐点款修复祠堂,到台湾国民党那里拉点关系,拉点投资和项目……我们都婉言谢绝。

孙中山是一位基督徒,他的信仰历程影响了辛亥革命,影响了中国国民党政要,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否来自基督文化?孙中山的思想对蒋经国的晚年下定决心打破党禁、报禁,是否存在影响?对李登辉、张学良的信仰历程,对今日台湾的和平的政党轮换是否做了基础性的工作?这得由历史学家和后人去评说。

1879年,少年的孙中山被母亲带到美国夏威夷那年13岁,由长兄孙眉接济。他们搭乘轮航离开广东省香山县老家,投靠兄长。当地社会是以夏威夷土著所主导的社会,土著人占95.8%,后来,以经商、传教和教育为移民目的英国基督新教的约一万五千人,和以农耕、畜牧、鱼猎为主的约一万七千人大量移入,使当时土著人只占一半左右。其政治生态几乎被洋传教士垄断,经济则被洋人与华人所垄断,本土人士沦为弱势。

夏威夷是个群岛,1778年是英国船长 JGlnes Cook发现,气候英国航海家、传教士、商人纷纷抵达。当日夏威夷各岛分立,各有部落酋长、土酋长美哈梅哈征战多年,于1795年才平定群岛,为夏威夷王朝一世,并委任英国人担任总督。该总督的孙女嫁给后来的卡梅哈梅五世,也就是孙中山在意奥兰尼学校毕业典礼时所出席的mmG王后。

足见19世纪是一万七千人的儒家文化对夏威夷影响不大,而一万五千人英国人的基督教新教文化影响了土著人,同化了华人。今日美国是宗教自由、宗教立国、政教分离并以基督教文化立国的国家,基督教文化造就了一个强大的美国和西方世界。为何鸦片战争中国败给英国,我们有否从文化上反思?美国的土著文化败给了传教士,败给了英国的基督教新教徒,反而造就了一个世界超级大国,美国和英国成为第一层次的盟国。中共建政后赶走了二千名洋传教士,引入的马列教,而台湾坚持佛教文化、儒家文化,又接受了基督教文化,造就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台湾。

刚打完独立战争的美国,建国虽晚,却后来居上。1819年基督教公里会所的传教士大批进入夏威夷。孙中山就读的奥兰尼学校,当时仍在英国势力范围中,校长是牧师,是英国圣公会在该岛的领袖。孙中山在此信主并培养基督教议会民主思想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议会民主与基督教紧密相连,但基督教产生并非是欧美。旧约《圣经》产生于以色列一带,新约《圣经》产生于希腊一带,主要在北非和西亚地中海附近。但马克思主义产生在德国,列宁主义产生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,所以马列主义也产生在西方,是西方思想之一,今天中国大陆有些人猛批西方,可能是乱批一通,骗骗“愚民”而已。

基督徒的天职之一是主动传教,这与中华文化体系中的汉族文化不同。新约《圣经》中的《罗马书》第一章第:1415节:“无论是希腊人、化外人、聪明人、愚拙人,我都见他们的债,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,将福音传给你们在罗马的”。基督徒有一样债是永远也还不完的,那就是福音债。耶稣呼门徒来跟从他,最后又差遣他们去传福音,或“来”或“去”都为福音的缘故。华人尤其是汉人是崇拜祖先的,宗法精神才是华人执著追求,很少学习外来文化优秀文化,华人到海外后对自己宗教传统则较不坚持,也不主动向外传播,外国人也很难接受华人文化,吸收外来文化时也不会将华人文化作为择优选择。

来自中国的移民,除少量信仰自己民间宗教外,大部分信仰了对美国来说也是外来文化的基督教。兴中会的重要人物宋居仁和父亲、岳父都在夏威夷受洗成为基督徒。

当时日本人、中国人、西方人大量移民到夏威夷,当地英国、美国传教士所办的学校,也招收了大量移民的孩子。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,他所读的学校是宣扬议会民主的英国传教士开设的,属英国圣公会在186210月创建。孙中山于18799月入学,同年有十位来自中国移民的孩子在该校就读。校长韦礼士是一位牧师亲自讲授《圣经》课程,学生每天早晚都要去在教室祈祷,星期天还要列队到安德勒教堂做礼拜。

孙中山于188272日毕业,并且获得英语语法第二名。在校三年不但学会英语,受到基督教熏陶,接受了西方教育,并懂得西方礼仪和纪律,心中早已信仰基督教。以后,孙中山继续就读Odhu学院,是美国传教士在1841年创办,要想到美国本土大学念书,大多数在此学院进修。学院认为,人的道德与理性发扬应归诸宗教,教育带有浓厚的基督教思想。17岁的孙中山很自然与父兄有“代沟”,开始发生冲突,18836月,兄长孙眉反对孙中山信仰基督教,担心过度西化,就向其父报告,召孙中山回乡,孙中山学习半年退学回乡。

孙中山被父兄惩罚,结果适得其反,在家乡与传统文化冲突,到北帝庙将佛像之手折断。已经接受了基督教文化的青年孙中山,很难在保守的乡村生活下去。1883年冬天,到香港求学。1887年到香港注册的西医书院就读,是最早注册的三个学生之一,该书院获得香港政府承认与大学医科同等学历,五年毕业后可获得医师执照,方可在各地行医。